清明回家扫墓归来,发现了4个农村怪象,你村也这样吗?

摘要:“他乡容不下灵魂,故乡安不了肉身。” 已经有几年清明节没有回去老家了,今年清明节假期特意赶回去了一趟,其中跟我的感触还是很大的,就是农村的变化也挺大的。 特别是在村里转了一...

“他乡容不下灵魂,故乡安不了肉身。”

已经有几年清明节没有回去老家了,今年清明节假期特意赶回去了一趟,其中跟我的感触还是很大的,就是农村的变化也挺大的。

特别是在村里转了一圈后,发现了如今的农村确实是越来越好了。

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,村村都已经水泥路硬化了,家家户户门前还有垃圾桶,村里也有垃圾池子了,每天定期有人清理。

甚至还建了老年人的活动中心,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。

不过也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,这四个现象就很突出,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,看看大家村里是不是也是如此呢?

首先,如今年轻人对扫墓也不怎么重视了,更多的把它当成假期了,很多年轻人纷纷出去旅游,也不回老家扫墓的。

曾经,扫墓是清明的核心,是对先辈的敬重与追思,庄重而肃穆。如今,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,可是一部分年轻人却将其视为普通假期。

他们或是奔赴热门旅游景点,在山水间嬉戏;或是宅在城市的家中,沉浸于网络世界。对他们而言,扫墓的仪式感逐渐淡化,传统的根脉似乎也不再紧密相连。

小编看到,村里今年回来扫墓的年轻人很少。有些在家里的年轻人,也是在家里躺平,而不愿意去扫墓。这样扫墓这样的重担,就落在了老年人的身上。有些都已经70几岁了,还要扛着锄头去山中扫墓。

这背后,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年轻人在城市中接受新思想、新文化的洗礼,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。

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无暇顾及遥远乡村里的传统习俗,加之缺乏对家族历史和先辈的深度认知,扫墓渐渐失去了那份吸引力。

其次,农村的老龄化确实很严重,村里就剩下老人了。

如今踏进村子里,基本见不到几个人了。如果遇到人了,也基本都是老年人。

曾经热闹的街巷,如今只有寥寥几个老人蹒跚而过,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子,如今安静得有些寂寥。

年轻一代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、医疗和就业机会,纷纷背井离乡,奔赴城市。

孩子也随着父母外出求学,农村只剩下老一辈坚守着这片土地。劳动力的大量流失,让农村的发展陷入停滞,许多传统的农耕活动后继无人,曾经生机勃勃的乡村,逐渐被岁月的沧桑所侵蚀。

再次,农村留不住年轻人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在农村,产业结构单一,大多以传统农业为主,靠天吃饭,收入微薄且不稳定。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与抱负,却在这片土地上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
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,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,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,这一切都让农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近乎为零。

相比之下,城市里高楼林立,企业众多,有着无限的可能与机遇,哪怕竞争激烈、压力巨大,也依然是年轻人心之所向的奋斗之地。

最后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农村新建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甚至不乏豪华别墅。

这些建筑彰显着主人的经济实力,却大多人去楼空,无人居住。房前屋后杂草丛生,与崭新的建筑格格不入。

小编的邻居家,前些年就听说花了50多万,在村里建了一栋别墅,可也就建好第一年住了一段时间,后来出去打工了,一年也没回来住几天。如今春天雨水多,温度合适,他家院子里的杂草都已经有半人高了。

像他这样的,在农村也不少。我村里这几年建别墅的就好多户,然而都是建好以后就“人去楼空”了。

这是因为,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而言,老家的房子是根的象征,是心中的归宿。即便常年不在家,也要攒钱盖房,为自己和家人留一条退路。

同时,攀比心理也在作祟,看到邻里建起新房,自己也不甘落后,哪怕房子闲置,也要跟风修建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。

故乡,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,农村的发展关乎着每一个人的根脉。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农村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不再有令人叹息的怪象,而是成为年轻人向往、老年人安心的美好家园。

你村里有这些现象吗?今年的清明节,可有回家,又发现了村里的哪些变化呢?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壕门娱乐平台提现异常介绍

产品展示

新闻动态

壕门娱乐平台提现异常

电话: 邮箱:

壕门娱乐平台提现异常

微信

微信